根据多家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的统计,今年11月,P2P(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小额借贷交易)网贷平台新增数量减缓,但问题平台数量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。 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,11月,全国新成立P2P网贷平台64家,环比10月增加36.2%,与上半年单月新成立平台数量相比,下半年平台增速明显降低,这表明随着行业的成熟和监管的临近,P2P发展的狂热期已渐近尾声。 然而,年底问题平台数量却大幅增加,行业风险激增。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,11月网贷行业问题平台数量为79家,相比10月增加32家。银率网统计显示,11月全国新增问题平台82家,环比10月大幅增加60.8%,其中,跑路平台数共64家,环比上月激增433%。零壹财经的数据显示,11月新增问题平台58家,新上线平台56家,当月问题平台数已超过新增平台数。 哪些问题导致P2P行业风险居高不下?根据零壹财经的统计,11月当月,导致P2P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跑路、失联和歇业。其中恶意跑路的有29家,占比50%。失联、歇业的平台各有9家,占比均为15.5%。提现困难的有7家,占比12%。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,“跑路”成为11月问题P2P平台的主要类型。根据银率网的统计,11月新成立就出现问题的9家平台全部跑路。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,11月跑路平台数量占问题平台的比例达到77.2%。 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问题平台的显性风险,11月“短标”平台数量大增,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业的不稳定因素。银率网的数据显示,11月,期限小于1个月的短期标占比为23.2%,较9月份累计增长9.7个百分点。而期限3个月至6个月的标的较9月份累计下降9.8个百分点。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,“短标”增加有两个原因。一方面,年底是资金投资方向的选择焦虑期,导致短期资金增加;另一方面,临近年底,P2P投资人心态更加谨慎,很多人选择期限小于1个月的短期标,尽量避开期限3个月至6个月的跨年标。 盈灿集团副总裁、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表示,年末P2P平台出现的种种问题,说明行业风险仍不可低估,风控、征信等模式的创新任重道远。期待监管部门对于P2P 的具体监管政策尽快落地,推动行业健康发展。 新华社
■行业乱象
那些迷人的“花式忽悠”
当前互联网金融风头正盛,大量鱼龙混杂的P2P平台涌现,与之相伴的是,为争夺客户,降低获客成本,出现了大量吹嘘、滑稽的宣传手段。
“银行”首当其冲成炮灰
“我们是一家银行,只做房地产业务,资金放在我们这里绝对安全。”一位年长的投资者曾经这样描述过一家P2P平台的宣传方式。 一些P2P网贷行业诞生的一刻起,就从没有放弃过寻找“背书”的可能性,而在备选对象中,银行以安全可靠、深入百姓成为首当其冲的“炮灰”。 这些千方百计与银行搭上关系的手段其实现说法大同小异:第一,平台计提的风险准备金账户开设在某某银行,由银行监管;第二,平台同某某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;第三,平台同某某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;第四,平台借款人和投资人账户均开设在某某银行。 事实上,更多情况下,平台所谓的在银行的某某账户,与百姓平时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从实质上讲并无差异,仅仅是将钱选择了A银行而非B银行而已,如果硬要说区别,那么则是,一个是个人账户,一个是企业账户,仅此而已。 寻找靠谱背书,始终是一些P2P平台推广的不二法则,除上述的银行之外,在网贷行业存在游走着大量虚假、以骗钱为主要目的的行业协会。运用一个看似带有政府背景的名字,给更多人以错乱感。
坏账和风险为零你信吗?
“平台成立至今没有一笔坏账,坏账率为零。”某P2P平台线下地推人员曾经这样在电话里对记者宣传。更多平台声称,零坏账的背后是“银行级风控”在把关。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,但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即能戳破此泡沫:贷款利率-资金成本-运营成本-风控成本=信贷利润。 如果一个P2P平台能够提供超出常识理财所拥有的资金收益,并且能够在大量线下渠道、多种媒体方式中看到平台的宣传成本,那么平台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一定高企。高强度的线下调查、精密的系统搭建、高素质人才的配备,这一切都意味着风控成本不是一个小数字。那么,最终的利润何来? 第一财经日报 |